寧兒一命。”
衆人見狀,也是一飲而盡,李平天示意衆人坐下,想了想,然後道:
“寧兒從小就是吃苦,打小送他去學武,少了父母在身邊,這一次,若不是你們,寧兒有個三長兩短,回帝京以後,本王還真不知他母妃會如何。身為錦朝神威王,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兒能夠比本王更厲害,寧兒他做到了。本王戎馬一生,身為三個孩子的父親,本王更希望自己的孩兒平平安安,所以,謝謝你們。”
魏申一嘆,抱拳,道:
“王爺,為人父母,都有同樣的心思,望自己孩兒平平安安。誰又何嘗不是呢?”
長寧是第一次聽李平天說這樣煽情的話,從小到大,李平天都沒有一次給長寧這樣說過話。父愛如山,只有在最無助的時候,他才能說出藏在心裏的那一份愛。一時間,長寧也是內心感動。
李平天哈哈一笑,回道:
“倒是說多了,來來來。吃飯吃飯。”
只有長寧,看到了李平天偷偷的抹了抹眼角。
……
茶飯過後,白俊羽和長寧四人走上了天門關城牆之上,
“俊羽兄,這一見,明日我四人便要去越國北部了。這一去……所以有些話,不知如何講……”
“長寧兄弟但說無妨”
“我也是過了生死之人,奈何橋前走了一遭,我便直說了,明國之行,玑璇姑娘不顧女兒名節,照顧了長寧諸多時日,待此次戰争平息,如果玑璇姑娘願意,長寧定會給玑璇姑娘一個名分。”
白俊羽聽到這,也是哈哈一笑。道:
“王妹聽到這個消息,一定很開心的。”
頓了頓,白俊羽面色一正,道:
“這次長寧兄深入東突厥,多利可汗和栿芪将軍可不是善茬,我們中原人和他們突厥人本來就勢同水火,長寧兄可得當心,待長寧兄回來,戰争平息,本宮便親自替你向父王說,讓父王把王妹許配給你。”
長寧抱拳,道:
“那長寧這次,爬也得爬回來。”
說罷,二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
翌日卯時,天門關東門,李平天站在城門口,長寧,永安,趙越,文英傑四人脫掉了盔甲,穿了一身錦朝商人的服飾,牽着馬,李平天對着長寧肩膀一拍,道:
“好小子,這次可別讓為父擔心了!”
“父親放心,我們四人這次怎麽去的東突厥,就怎麽回錦朝。”
“好!那為父就在這等着你們。待你們回來,本王替你們接風洗塵!”
四人謝過李平天,便也不再多言,飛身上馬,向越國邊境而去。如今晉明越錦已經站在一條線上,長寧到越國,也是可以随意進出。
天門關到越國,再到北部,距離也是很遠,差不多一個冀州。長寧四人馬不停蹄的趕路也需要十五日左右,這一路上,四人可沒有絲毫歇息,此時事關重大,一定要盡快弄清楚突厥是否行動。
十日時間匆匆而過,長寧四人沒有絲毫歇息,終于趕到了越國和東突厥的關卡,
平關,
城牆上,士兵見四人,高聲道:
“來者何人?”
長寧四人勒馬,從腰間取出令牌舉起,道:
“錦朝李長寧,軍令在身,請速速放行!”
在長寧離開天門關之後,李平天就傳信給王騰,讓他告訴應宗,請越國放行李長寧。半月過去了,平關自然也是收到了來自向屠的文書。士兵一聽是李長寧,在看确實是錦朝服飾,加上令牌不假,于是道:
“開城門。長寧将軍請過關。”
長寧見城門打開,對着身後三人道:
“走”
四人便拍馬前行,出了平關不久,綠油油的草原映入眼簾,長寧四人也是頭一次來到突厥的土地上,拿出地圖看了看,長寧道:
“以我們這裝束,遇到突厥人,就說我們是錦朝商人,宋錦開戰,我們逃難來的。”
“好”
永安三人異口同聲回答,長寧也不再拖拉,辨認了一個方向之後,驅馬向前,永安三人立馬跟上。
“突厥和我朝本就不太友好,一直是其他邦國在抵抗他們,所以我們萬事得小心。”
走了一段路,長寧心裏有些不安,這草原上安靜的可怕,沒鳥叫,甚至沒蟲鳴。長寧勒馬,示意衆人停下,環顧四周,道:
“永安,這草原上沒有蟲鳴?”
“不管是中原,還是這裏,應該都有吧。”
長寧點點頭,道:
“那小心點,這安靜的可怕,除了風聲,便是我們的馬蹄聲……”
文英傑下馬,四處撥了撥草地,道:
“長寧兄,你看這馬蹄印,還挺新,未盛水。應該是剛有馬匹走過,約莫五匹。”
長寧下馬,看了看馬蹄印,點了點頭道:
“野馬是沒有馬蹄鐵的,這印記,應該是突厥人的家馬。”
思考了片刻,長寧道:
“我們順着馬蹄印,跟過去,看看有什麽發現。”
文英傑點點頭,于是衆人上馬。順着馬蹄印,跟了上去。
此時正值申時,太陽西斜,再過兩個時辰,就天黑了,行了一個時辰,遠遠的,長寧便看到一帳篷群,走進一些,見帳篷周圍外面拴着馬,略微一數,約莫十幾匹,帳篷外放着上百只羊,長寧也不知這些人是不是突厥平民,但天色已晚,若是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今晚便有了住地,自然很好。如果得不到,那就離開,長寧和永安三人商量了一下之後,便走近帳篷。道:
“有人嗎?”
片刻,帳篷裏出來一突厥男子,除了鼻梁高,和魏國宋國人并沒什麽分別,
那男子走出營地,來到長寧四人面前,開口,說起了突厥語,長寧四人聽不懂,于是長寧嘗試着比劃幾下,突厥男子也看不懂,一時間,長寧四人和突厥男子僵持在原地,正當四人無奈想要離開時,另一突厥人出來,用很不标準的中原話問道:
“你們…是什麽…人?”
長寧聽到這句話,心裏那塊石頭終于是有了着落,能交流就好的多了。
伍第三回
長寧待來人走到面前,道:
“你會中原話?”
來人回道:
“會……會一滴…滴”
“會一點點,那就太好了。”
那人聽罷,點點頭,突厥國邊境的人民有時候會和相鄰的邦國人民一些物資交換,久而久之,就會有一些能說中原話的。
“我們是來自錦朝的商人,他們是我的随從,錦朝和宋國開戰,我們不能從宋國回家,只能來突厥國這裏避難了。”
說了一遍,那人沒聽太懂,于是長寧又重複了好幾遍,那人才道:
“錦朝滴…山人。”
見他聽懂,長寧便放慢語速,再道:
“我們,能不能,在你們這裏,歇息,一晚?我們,可以給你們錢。”
那人點點頭,道:
“可以,大家……都是……在…保全”
長寧沒聽懂,但大概也是猜到他說的是,大家都是為了在戰亂中保全自己。為了能活下去
“謝謝。”
于是那人轉頭,用突厥語給旁邊的人說了些話,那人聽完,點點頭,于是兩人把長寧四人帶進營地裏,進入他們剛出來的那個帳篷裏,拿來了吃食給長寧四人,長寧正準備拿吃的,趙越起身擋住長寧拿吃食的手,裝作拿壺給長寧倒茶,文英傑拿起一塊,右手銀針飛快刺入,對着永安搖了搖頭,趙越這時正好拿起茶壺,倒了一杯給永安,永安拿起杯子,裝作喝茶,擡袖遮擋,銀針飛速刺入茶中,然後飲下,對着文英傑搖了搖頭,二人一笑,無毒。趙越給長寧倒了茶,永安給長寧一塊吃食。長寧見這一幕,心裏也是一暖,也不做聲,接過永安遞過來的吃食,吃起來,和這個會一點中原話的突厥人聊了起來。
長寧告訴這個突厥人,他叫周寧,因為長寧母妃姓周,從聊天中,長寧得知,此人名叫油善,剛才那個是他的爸爸,他們這一家,一共有八口人,他還有媽媽和兩個哥哥,一個爺爺,兩個哥哥都已娶妻。他們這次來這邊,也是為了躲避戰火,多利可汗召集兵馬,準備攻打魏國了,長寧知道這個消息,也是十分意外,這可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待長寧幾人吃完,油善把這間自己的帳篷給他了們,然後自己去了他爺爺的帳篷裏。入夜,長寧吹滅了蠟燭,怕隔牆有耳,四人也不多說什麽,直接睡下了。夜深人靜,除了風聲,還有蟲鳴。
翌日一早,長寧四人起身走出帳篷,發現油善一家正在拆帳篷,油善見長寧四人出來,也是笑着走過來:
“寧,你們……起來了。”
長寧點點頭,一笑,
“周寧在這,謝過油善兄弟了。”
油善憨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