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行程,我大概規劃了這麽幾條路線,你們聽聽看,喜歡哪個,我們商量一下就選哪條。”武敦儒早有打算,于是一一道來。
“第一個,我們大概游覽一下關中美景,見識一下關中各路好漢,之後一路向西南方向而去,過漢中,游玩巴蜀之地,再去大理,會我們老家看看。”
“第二個選擇是直接南下,過襄陽,一路往南,然後順着沿海城市再回桃花島。或者第三個我們北上,深入蒙古鞑子的地盤,一路北上到師父少年時呆過的草原上去看看。”
“都不好!要不這樣,我們先北上到草原轉一轉,然後再去大理,最後沿海返回,這樣結合三條路線,就能更好的歷練了!”郭芙貪玩的本性發揮到了極致,居然難得的聰明一次。
“你說的倒好,那要花多長時間啊!”武修文其實心裏也比較贊同這個選擇,只是他也知道這樣一來耗時長久,武敦儒不一定會同意。
“敦儒哥哥!其實我們出來的時候也沒有說明具體時間,我們就先邊走邊玩!大不了到時候爹爹催的太急了,我們在返回就好了嘛!”郭芙嘟着小嘴,央求道。
武敦儒想了了想,又看看武修文和程英的神色,知道他們都很期待如此行動,于是無奈笑了一聲道:“好吧!好吧!難得出來一次,就依你們的意思吧!”
武敦儒看着武修文幾人歡呼雀躍的樣子笑道:“那我們就先去華山吧!上次我們打算去華山,遇到了百損道人,受傷之後最終沒能登頂華山,很是遺憾啊!”
定好了路線,一行四人就不再逗留,一路下上,徑直往華山方向而去。如今的陝西地界已經全部落入蒙古人兇殘的統治之下,蒙古人把治下各族人分等定級,蒙古人是一等,色目人是二等,而漢人處于社會最底層,備受壓迫,生活極度凄慘。
四人一路行來,所見所聞盡是民不聊生,慘不忍睹的場景,人民生活狀況之悲慘比三年前更甚!比之江南南宋朝廷的夜夜笙歌更是天差地別。
武敦儒暗自感嘆,怪不得師父郭靖會竭力抵抗蒙古入侵,直到自己身死為止,可能是他自幼生活在蒙古,又曾随蒙古軍南征北戰多年,深知蒙古人之兇殘,統治之野蠻。
所以為保漢人江山免遭塗炭,為保大好河山免遭鐵蹄踐踏,才矢志不渝,力守襄陽,最後更是與襄陽城同存亡,他若是要離開,誰都攔不住,只是也許他不忍心看到同胞被血腥統治的那一幕,所以他情願赴死。
本來,武敦儒和武修文穿越重生而來,那時各民族和諧相處,蒙古人的統治只是教科書上的文字。對于抵抗蒙古入侵的認識并沒有那麽深刻,可是當他們親眼所見之後,感受到那種切膚之痛,內心深處也不由升起強烈的不滿與憤怒。
對于郭靖的所作所為更加理解,更加贊同,更加支持。他們的內心在吶喊:不!這大好的江山絕不能落入這群野蠻人的血腥統治之下,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傳承絕不能險些斷送在鐵蹄之下。
決不能讓中華民族的铮铮鐵骨随着陸秀夫背負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忠臣追随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慘劇再次發生。
絕不能讓這野蠻的異族統治了中華大地,殘害漢族兒女!當這沉甸甸的歷史重任真真實實的落在心頭,感覺到與郭靖一樣的責任感,肩負着漢族千千萬萬百姓的生死存亡,承擔着延續中華正統文化傳承的重任時,武敦儒和武修文的心中沉甸甸,壓得難受。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他們心知肚明郭靖這位俠之大者的抉擇,當他們清清楚楚的知道歷史發展的脈絡,當他們刻意回避了這麽長時間之後,突然現實血淋淋的擺在面前的時候,他們的抉擇是多麽的艱難!
也許是感受到了武敦儒和武修文心中的沉重,程英和郭芙安安靜靜的守在一旁并不說話。
經過的長時間的思想鬥争,和兄弟間的幾次徹夜長談之後,幾日後的這一天清晨。程英和郭芙再次看到來到客棧院落中的武敦儒、武修文二人時,突然間覺得他們似乎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脫胎換骨般變化。
在突破黑暗的第一縷晨光的照耀下,兄弟二人的眼神是如此的明亮,是如此的神采飛揚,朝氣蓬勃。尚在發育中的身軀,卻怪異的顯得如此的高大,就連武修文的氣質都是如此的沉穩,有如一座直頂天地的高山。
“敦儒哥哥、修文哥哥你們……你們怎麽了?”郭芙呆呆的問道。程英在一旁也露出關心的神色。
“呵呵!沒什麽,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覺得神清氣爽,心情很好!”武敦儒微微一笑安慰二女道。
“沒事就好!看你們這兩天魂不守舍的,還以為中了邪了呢!”郭芙撇撇嘴嘲笑道,不過嘴上雖然這麽說,看到二人沒事之後,放心之下,輕快的唱起了小調。
一行四人再次啓程,第二天就已經到了華山腳下,武修文興高采烈的給程英和郭芙講述當日郭靖與百損道人的那番争鬥,以及他們兄弟二人是如何險之又險的躲過百損道人的毒手。
之後又帶二女來到當時受傷後療傷時所住的那處洞穴。程英還好,畢竟跟着黃藥師走南闖北多年,見識還是有的,郭芙卻聽得津津有味,手舞足蹈。
常言道:自古華山一條路。四人一路攀險峰,越深溝,探溶洞行來,只見華山風光又與終南山美景不同。做為道教聖地,“第四洞天”五岳之西岳的華山,奇峰羅列如鬼斧神工,高聳入雲、危峰兀立,各處無不是怪石嶙峋、瀑布飛流直下;如今又沒有前世那般的旅游開發,景色自然唯美,卻山高路陡。
辛虧四人輕功非凡,才能輕松登山,一路武敦儒引經據典,給衆人介紹了陳抟老祖與宋太祖趙匡胤下棋贏華山的典故;漢元帝劉爽的女兒南陽公主修道隐塵亂的故事;觀棋爛柯的神話;巨靈神劈華山的傳說等等或美麗、或神異的故事,聽得程英、郭芙二女如癡如醉。
又因為正好這一天華山上雲霧缭繞,美不勝收,武敦儒興之所至朗誦了詩仙李白的《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
游玩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後,武敦儒四人驚嘆萬分的在華山上觀看了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的日出美景之後,終于心滿意足,四人打算從當地流傳有“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慢慢爬。”說法的千尺幢,百尺峽處下華山。
這裏所說的千尺幢,百尺峽,乃是華山著名的險地,此處山幢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兩邊鐵鏈垂直下垂,狀如刀刻鋸截。從上到下共有370多個臺階,皆不滿足寬。
登時上視,一線天開,形如青蛙在跳,又如粘壁之鼯。下山時比上山時更險,如臨深井,心驚目眩。故而常有人下來時倒退而行,從胯下窺視路面。
正因為這樣,尋求刺激的武敦儒四人才将下山路線定在此處。而“千尺幢”頂端,有僅容一人的石洞,因為當人們爬上最後一個石級時,便從洞中鑽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
“天井”上有一平臺,臺上刻寫的“太華咽喉”,形象的說明了這裏的路形。臺上的“百尺峽”為咽喉上段,峽下的平臺,形如突出的喉頭。“天井”以下的千尺幢,為咽喉下部。
此處整個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長。“天井”口為“太華咽喉”中段,若從此堵住,上下就會絕路。
武敦儒等四人有說有笑一路從上向下走來,這段路程确實名不虛傳,真是一處危石聳峙,直插雲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峽的兩壁欲合,卻被飛來的兩顆石塊從中撐開,人從石頭下鑽過,膽戰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
以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冒險精神走下來,都覺得有點心驚肉跳,郭芙更是幾度驚叫出聲,只是在被武修文無情嘲笑了一番之後,才故作鎮定,強顏歡笑。
當他們幾人緩步走下百尺峽,馬上就要到達“天井”的時候,突然聽到下方傳來一陣嘈雜的叫罵打鬥聲,人連忙緊走幾步,片刻後就看到了聞名已久的“天井”險地。
此處果然易守難攻,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難怪前世解放戰争時期有國*民*黨*殘匪韓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塊鐵蓋,企圖固守華山,人民解放軍八勇士卻飛越天險,消滅了據守在這裏的一個班的兵力,為增援部隊打開了通道從而獲得勝利的情節。
而此刻“天井”處正站着一個五大三粗的醜陋漢子,衣着坦胸露乳有些怪異,武修文看到這個醜漢心目中猛然移動。
這時那漢子正雙手叉着腰對着“天井”下邊哈哈大笑,用一口有些別扭的漢語喊了幾句讓武敦儒幾人聽到以後臉色大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