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明後閑來無事,詢問陳兮在人間捉鬼時的經歷。
陳兮思索了一下夙止師兄話本的寫作手法,緩緩道來,将故事講得跌宕起伏,纏綿悱恻。
淑明後聽得感慨不已。
陳兮有些懷念在人間捉鬼的時光了,不知不覺在神情中流露出一些來。
淑明後看在眼裏,忽的說道:“我本想着三郎诳你去捉鬼,是欺負你。沒想到,你不但精于此道,還樂在其中……”
陳兮忙肅了臉:“娘娘……”精于此道什麽的,完全是誤會啊。她經驗不足,哪裏就稱得上是精于此道了?
“若是你覺得東岳悶得慌,不妨去再去幫幫三郎。反正也不是什麽壞事。”
陳兮愣愣的,不知該怎麽回答才好。娘娘不是試探她吧?
淑明後又道:“我得想法子會一會那個司命神君。你們同門親厚,誰知道你會不會偏幫他!”
“我,我不會。”陳兮果斷表明态度,至多兩不相幫就是了。
“罷了罷了,再說吧。”
陳兮又悔又急,等着淑明後再提起此事,可淑明後卻像是忘了有這麽回事,絕口不提讓她去捉鬼,只時不時地問兩句夙止的品性。
關于這個問題,陳兮自認為回答得非常有技巧。若是別人打探師兄的品性,她自然是要把他誇成一朵花的。但是偏偏是淑明後問的,她在回答之前,就少不了在心間細細思索一會兒了。
說起夙止的優點,她毫不含糊,聰明有才氣,仗義心底好……變着花樣的誇贊,她很是拿手;問起缺點,她嘆了口氣,缺點嘛,太醉心于文化事業,以至于常常忽略了自己;心地太過善良,總是委屈自己……
她想她也算是對得起夙止師兄請她吃的四喜丸子了。
不過淑明後态度含糊,也不知有沒有将陳兮的話聽進去。
幾天後,淑明後終是又記起來了,很大方地賜給陳兮一些法寶,并将她腳踝的鳴風鈴換做了追魂鈴,這鈴舌,偏偏陳兮還取不出來。
雖說天帝的旨意已經完成,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死亡,就會有鬼的出現。
鬼差總歸是不嫌多的。
經過東岳大帝的整饬,如今蘇勒在地府也只能從基層做起了。他協助崔判觸覺陰司冤獄,倒也公正嚴明。律令阿香每天依舊跟陀螺似的,忙個不停。
既然淑明後點明了要陳兮去做鬼差,十殿閻羅也不會派給她別的差使。
她這次手撐定魂傘,腳系追魂鈴,一身裝備,好不齊全。行走在大街上,動作稍微大些,就能聽見細細的鈴铛聲。
唉,陳兮嘆了口氣,這樣想掩了身形都難啊。
她翻了翻生死簿的複制本,感慨良多。十殿閻羅給她分的任務,其實簡單的很。她要去捉的鬼,也都是戰鬥力低下的。
這又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了。木匠孫二,和妻子楊氏感情甚篤,可惜意外亡故。他放不下妻子,便避過了鬼差,将自己的三魂六魄,拆散開來,留下主魂在院中的樹上,夜裏來和妻子相會。
楊氏倒也膽大,兩人依然過着夫妻生活,同生前并無兩樣。一來二去,楊氏甚至有了身孕,懷胎十月,生下鬼兒。
孩子一天天長大,瞞不了旁人。
鄰居聽到小兒啼哭,疑心楊氏偷人,以通奸罪将她告到了縣衙。楊氏抱出孩子來,卻見孩子同孫二容貌極為相似,再無疑者。
孫二是條漏網之魚。
這次無需借助旁人之手,陳兮便捉了孫二,帶回地府。但那孫二苦苦哀求,竟求她照顧他的妻兒。
陳兮向來對法和情分得極清,覺得那孤兒寡母甚是可憐,照看一下也未嘗不可。她當即應下。
只是,她沒想到在孫家,她竟見到了兩個熟面孔。
一個是孫二的兒子,幾個月的小娃娃,眉眼周正,可那周身的氣息,竟與當日在孫家大宅外見到的鬼嬰葫蘆一般無二。
陳兮算了一算,心說如此也好。葫蘆鬼氣太重,生來就是鬼嬰。每次轉世,都會夭折,這次成了鬼和人生下的鬼兒,大概能長大吧?
她是希望他長大的,這個游離在生死簿外,逮着機會就想投胎的鬼嬰,她是希望他有一次長大的機會的。
就像她,明明死時虛歲才十四,她偏偏把自己的模樣定在了十五歲……
另一個熟面孔是隐了身形站在孫家院子裏的蒼離帝君。
她撐了傘過去,好奇地問:“帝君怎麽在這裏?”
“見熟人。”
“是葫蘆麽?”陳兮自問自答,“我也沒想到這個孩子是葫蘆。”
蒼離帝君“唔”了一聲:“是吧。”
陳兮轉轉眼珠,猜想他并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天帝的旨意都完成了,他逗留在人間無非就是為了躲避那位女仙了。
她笑了一笑,很好心地不戳他的傷疤。見他孤孤單單也怪可憐的,遂開口道:“淑明後娘娘要我去做鬼差,還賜給我追魂鈴。帝君要同我一起麽?”
蒼離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也好。”
作者有話要說: 這篇文與其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不如叫短篇狗血故事集。陳兮和帝君一樣,只是旁觀者。我不認為帝君和陳兮之間有特殊感情。把帝君算作主角,純碎是因為出場次數多一點,他形象單薄,只是引出陳兮,牽出故事。陳兮的性子,本來想蠢萌的,結果只蠢沒萌了,她大概是不會有男女之情的。
至于那些小故事,有的是小時候的狗血腦洞不想浪費,比如桃花債,有的是對小時候看過的戲曲加以改編,比如三更劫,也有聽過的傳說故事,比如河下城。還有的是歷史故事,比如孤月香。長生術裏,大家公子醒來後不近女色一心成佛,靈感來自聊齋。
我甚至覺得這個也許不能算原創,要算同人?
不管怎麽樣,總歸是完結了,麽麽噠。
感謝你們,愛你們。